病后起居坐卧,俱宜听其自然,不可勉强,强则非其所欲,反逆其性而不安矣,不特一食也。若不微微汗出,而恶寒者,则是太阳之表犹未罢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矣。
盖停水者,必小便不利,若不如是治之,则所停之水渍入胃中,必作利伤寒太阳篇,汗出表未和,小便不利,此条伤寒表未解,厥而心下悸,二证皆用茯苓甘草汤者,盖因二者见证虽不同,而里无热,表未和,停水则同也。微续者生,阳气渐交,阴肯纳也。
以白通与之,宜乎阳可救。伤寒邪气入里,因人藏气素有之寒热而化病。
若失其所濡,则火之所至,其骨必焦,其筋必损,内伤其阴,未有不流散于经脉者也。半、苓治痰,芩、连降逆,栀、豉涌虚烦,参、附回阳虚,下后大法,备喻昌曰:八、九日过经乃下之,可谓慎矣!孰知外邪未尽,乘虚而陷,邪方在表里,其患已及于神明,于此而补天浴日,岂复易易。
又关元一穴在腹部中行脐下三寸,足三阴、任脉之会,可灸百壮。小便不利,湿内蓄也。
中暑热病,亦由太阳表入,故曰:太阳中热者,暍是也。 方有执曰:强与谷,谓强其进食也。